玉米作为北方的重要经济和粮食作物,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。家家户户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玉米,以及以玉米为食材制作成的各种营养品。本文就玉米不同生长期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,提出几点科学可行的田间管理技术,旨在提高玉米的产量。详情如下:
拔节至孕穗期田间管理措施包括施肥、灌溉、间苗等。
1.1 施肥
玉米在拔节至孕穗期是肥料需求量最大的时期,玉米的急速生长决定了需要更多的养分来维持生长所需;开花以后对养分的需求逐渐减少。有机肥主要是畜禽粪便、杂草堆肥、秸秆沤肥及各类杂费等,有机质含量高能改良土壤结构,氮的含量又比磷钾多,满足玉米的需求。在玉米拔节至抽穗期,因为对土壤养分的要求高、需求大,有时不得不增施化肥来满足植株的生长需要。
孕穗期是玉米对养分和水分需求最多、吸收最快的时期,必须在此时期追加化肥。拔节前施用尿素140~200 kg/hm2,可以促进茎节的增长。玉米孕穗期,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,如果此时期的养分和水分达不到发育所需,就会影响玉米的抽穗及果实的饱满程度。当然,也不能盲目施肥,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,既能满足所需又不至于浪费,甚至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。施肥时要采取适合的施肥方法,适应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,使养分能迅速有效地吸收。要防止施用氮肥过多,造成玉米的晚熟或者早衰甚至枯萎减产。尿素是促进穗大粒多的关键肥。一般1 hm2施用尿素440~760 kg,在除草中耕之时最有利于化肥的吸收,可采用根施的方法,切记在大雨来临时或雨后进行撒施。
1.2 灌溉
从需水量上来讲,此时期的需求量是玉米从出苗到成熟需求总量的1/3左右。所以,土壤中水分含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%~80%。充足的水分是穗大饱满的关键,浇水可缩短雌雄花出现的间隔,保持花粉的生命力,利于授粉,提高结果率。反之,若孕穗期土壤缺水严重,不仅会影响玉米雌穗性器官的分化,还会使果穗干瘪、穗小,颗粒不饱满,最终造成玉米减产35%~55%。所以,玉米进入孕穗期,要浇足水,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,为玉米健壮生长提供良好条件。
1.3 间苗
即在玉米的出苗期人为地除去那些生长发育情况不好的小苗,或者玉米苗扎堆严重,影响其他小苗生长的弱苗。留下那些强壮、生命力旺盛的小苗,保证其生长所需包括养分及生长空间。那些除去的弱苗一般形不成果穗,所以应及早除去以减少养分的流失。在间苗时应小心谨慎,以免影响其他小苗的根部土壤,在间苗后应在根部多培土,防止被风吹倒或雨水冲倒。
花粒期田间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浇水、排涝、追施攻粒肥、去雄授粉、除杂保叶、防治害虫及适时收获等。
2.1 浇水
玉米花粒期需水量较大,缺水会造成花粉受精不良,叶片枯萎,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减弱,尤以拔节后2周内影响为甚。故玉米在花粒期如果遇到旱情,应在开花后7 d左右及时浇水,使土壤中含水分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8%~79%。
2.2 排涝
玉米生育期间如果降水过多,会造成田间积水,土壤水分过多、氧气不足,使植株易倒,影响光合作用。因此,玉米生长后期应注意排涝,以免植株根部溃烂,受涝而死。
2.3 追施攻粒肥
追施攻粒肥是指在玉米接穗期应多施尿素、氯化钾等,促进玉米粒的生长,粒大饱满。可采用叶面喷施、翻耕入土或直接施肥于植株根部的措施。对于相对贫瘠少肥的土壤,应在花粒期酌情施用攻粒肥,防止叶片早衰,保证籽粒的发育。施用量不用过多,占总追肥量的8%左右即可。作为促进籽粒饱满的辅助性措施,应合理掌握其施肥量。毋庸置疑的是,追施攻粒肥可促进籽粒的饱满发育,提高产量。养分越充足对玉米的生长发育越能起到促进作用。
2.4 人工去雄授粉
隔行去雄是增产最有效且最简单的措施。去雄可减少植株养分的浪费避免不必要的生长,此举可将更多的养分供给雌穗生长需要,还可改善玉米群体采光通风状况,一般增产7%~11%。实行去雄隔行促熟增产,应坚持边行不去,山地、小块地不去,阴雨天、大风天不去的原则。去雄时应小心谨慎,不能造成叶片的脱落,避免影响产量。去雄后,可进行人工授粉,以提高果实的转化率。一般每隔2 d进行一次,继续进行3次,时间最好在早晨或中午之前。
2.5 除杂保叶
“空秆”只会无用地占用空间和养分,严重影响其他植株的通风透光。所以,要及早清理出去。此外,病株也应及早清除,不但浪费养分,而且还增加病害的传染概率。
玉米从播种出苗到成熟的过程,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,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发育特点,这就要求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玉米进行观察和管理,运用多种措施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