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,深受人们的喜爱,在萧条的秋天里,为一道美丽的景色。
我国古代文人对菊花倍加称誉,被称为花卉“四君子”(梅、兰、竹、菊)之一。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、高雅、傲霜的象征,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,多有诗文加以赞美:如战国屈原在《离骚》中写道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的玉洁 冰清、超凡脱俗、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著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闲适、唐杜甫的“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”的凄清哀怨、唐末黄巢的“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”的霸气……
不知你喜欢菊花的那一句诗句?
菊花
唐–元稹
秋丛绕舍似陶家,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,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。语言淡雅朴素,饶有韵味。
菊花
唐-李商隐
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黄。
陶令篱边色,罗含宅里香。
几时禁重露,实是怯残阳。
愿泛金鹦鹉,升君白玉堂。
这首诗托物言志,以菊花自况。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,丰韵翩翩。颔联用陶令、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。颈联用“禁重露””怯残阳”写菊花深忧迟暮,暗含抱负不能施展,虚度年华之意。尾联言志,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。这诗虽是咏菊,亦句句自况,物我交融,写得清绮秀逸,意思醒豁。
咏菊
唐-白居易
一夜新霜著瓦轻,芭蕉新折败荷倾。
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。
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,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,或折断,或歪斜,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,在寒冷中傲然而立,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。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,自况言志的。
题菊花
唐-黄巢
飒飒西风满院栽,蕊寒香冷蝶难来。
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
此诗采用比兴手法,托物言志,抒发了作者力图主宰社会的豪迈思想。其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展开了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大胆想象:一旦自己成为青帝(春神)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,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。
菊
唐–郑谷
王孙莫把比蓬蒿,九日枝枝近鬓毛。
露湿秋香满池岸,由来不羡瓦松高。
这是一首咏物诗。作者咏菊,通篇不着一菊字,但句句均未离开菊,从菊的貌不惊人,写到人们爱菊,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,点出他咏菊的主旨。
寒菊
宋–郑思肖
花开不并百花丛,独立疏篱趣未穷。
宁可枝头抱香死,何曾吹落北风中。
这首咏物诗,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,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、暗示出诗人的情怀。
菊花
宋–朱淑贞
土花能白又能红,晚节犹能爱此工。
宁可抱香枝头老,不随黄叶舞秋风。
咏翻集句
宋–史铸
东篱黄菊为谁香,不学群葩附艳阳。
直待索秋霜色裹,自甘孤处作孤芳。
菊花
明-唐寅
故园三径吐幽丛,一夜玄霜坠碧空。
多少天涯未归客,尽借篱落看秋风。
自陶渊明以来,菊花就是隐士、高洁的象征,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。
菊
明-沈周
秋满篱根始见花,却从冷淡遇繁华。
西风门径含香在,除却陶家到我家。
咏菊
明-文征明
菊裳茬苒紫罗衷,秋日融融小院东。
零落万红炎是尽,独垂舞袖向西风。
咏菊
明-丘浚
浅红淡白间深黄,簇簇新妆阵阵香。
无限枝头好颜色,可怜开不为重阳。
野人饷菊有感
明-张煌言
战罢秋风笑物华,野人偏自献黄花。
已看铁骨经霜老,莫遣金心带雨斜。
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,笑看周围的美景。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。
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,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