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花诗花语 >

李商隐《落花》赏析

143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3-06-09 19:30:13    

李商隐的《落花》和前面讲过的《春日寄怀》差不多写在一个时侯,也就是丁忧在家闲居的那段时期。由于朝廷高层牛李党争激烈,作为李党女婿,牛党门生的李商隐,因为夹心人的身份,已经被朝廷放弃。

一个志向远大的读书人,前程未卜,甚至是可以预见的没有前程,李商隐的心情是极其郁闷的,所以才有“未知何路到龙津”的感叹。

《落花》则更多地体现了他幽怨愤恨的心态。大好的春天,满园缤纷,红桃绿柳,有客自远方来,对酒高歌,多么开怀的事。李商隐却不写,他写的是客人走后,一个人看着落花伤心。这就是满满的负能量君啊。我们来看这首诗:

高阁客竟去,小园花乱飞。

参差连曲陌,迢递送斜晖。

肠断未忍扫,眼穿仍欲归。

芳心向春尽,所得是沾衣。

照例先看平仄,晚唐格律体(近体诗)已经完全成熟,作为晚唐诗坛最高峰的李商隐自然是运用娴熟,格律应该不会出问题。

我们看第一句,“阁”字是入声字,发仄音,按照基本平仄格律,首句第二字定平仄,那么这首五律的正格应该是仄起不押韵,也就是首句是“仄仄平平仄”,可是我们把平仄一对,差得远哪。“高阁客竟去”,“平仄仄仄仄”,三仄尾不算大忌,还有孤平啊,这问题就比较大了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

这是故意的,唐人在写这种感情比较奇特的诗歌,首句需大开大合,用发音来引起读者重视的时候,经常会采用三仄尾这种出律的开头,称为“音韵陡峭,如怪石林立,破空而出”,仄声本来就短狭、急促,一连串仄音,自然就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急于表明什么东西的心态。

但是为什么说它还是一首五律呢?因为李商隐在对句,也就是第二句做出了拗救。

按照正格,首联应该是“仄仄平平仄,平平仄仄平”。我们看到“高阁客竟去,小园花乱飞”却是“平仄仄仄仄,仄平平仄平”通过把对句的第三字“花”出律来完成出句的拗救。

那这是不是无心之失?可以肯定不是的。第一点,首句完全可以通过换字来适合平仄。第二点,我们再看五、六句,是和一、二句完全一样的出律。“肠断未忍扫,眼穿仍欲归”平仄为“平仄仄仄仄,仄平平仄平”。看,出律和拗救都一模一样。

李商隐就是故意这么玩的。

我们再来看诗歌的内容。首联上句叙事起笔,下句写景。“高阁客竟去,小园花乱飞”。诗人不写赏花饮酒欢聚,而是从散席,客人都离开了开始下笔,并且用出律的字句突兀描写,给人一种欢乐不再,孤独忧愁袭来的感觉。其实花不一直在乱飞吗?可当客人在时,竟没注意到,直到人去楼空,客散园寂,那些纷飞乱舞的落花,触动了诗人孤寂惆怅的心情,怜花怜己。

颌联对仗,并承接首联继续更细致、多角度地描写落花。“参差连曲陌,迢递送斜晖”,为什么用“参差”?这是承接上一句“花乱飞”,落花缤纷乱舞,连接弯弯曲曲的小路。“迢递”是连绵不绝的意思,上句是从空间上来写落花,而这一句是写时间了,连绵不绝的往下坠落,映送夕阳残照。这里又加上了夕阳余晖的意象,把整首诗的意境继续往黯淡、伤感的情绪里沉没。

颈联依然对仗,并转开一笔,换了角度。“肠断未忍扫,眼穿仍欲归”,这仍然是写落花,但是通过写人来写花。我站在这里啊,肝肠寸断,不忍心去扫那些同病相怜的落花,对着春天望眼欲穿,却时光匆匆,春日将尽,无法挽留。

尾联收合。“芳心向春尽,所得是沾衣”,这些花儿将春色打扮得如此美丽,只可惜春天将尽,便像我一心为天下,只落得个落花成泥,徒自悲伤的结局!这一联收得不明显,更清楚的是诗人将落花比作自己,因为春尽而落,只有“沾巾”(流泪)的命运,其实也是将自己比作落花,图有事业心,却无能为力,只能自哀自怨,暗自垂泪。

全诗咏物伤己,以物喻己,感伤无尽。

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负能量满满,大家了解就好了。

另外补充一点,尾句“所得是沾衣”的“衣”字在平水韵中与“飞”、“晖”、“归”同属五微(平),是押韵的。

我们整首诗赏析下来,就会发现除了出律拗救之外,其他的平仄、押韵、对仗以及起承转合都是娴熟而合律的。拗救也是一种格律诗的技巧,虽然不建议大家在写诗的时候使用,但是学习了解后对赏析古诗词是很有用的。

所以,这首《落花》是一首悲伤的近体格律诗(五律)。